第一行原文,第二行是在原文下对应的字说对应现代汉语意思写下来。
第三行就是把你写的词语意思按顺序组合成现代汉语句子。这样一来就是三行对应着翻译的。中国人喜欢简化,于是就叫三行对译
三行译法,就是为理解古文言文,用三行横着排列的文字来注释,第一行是原文,第二行是字词释义,第三行是句子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三行式是什么意思
所谓“三行式”,是指写一行原文、写一行字词注释、写一行译文。
如: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谢太傅大雪天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最后一行写第一行原文的译文即可。
文言文的三行式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每读一篇文言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读得多,读得熟,理解也就自然会深了。熟读可以加深理解,理解了的东西,记忆就会牢固。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读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虽然读的滚瓜乱熟,但有时也会有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理解的现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