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ǎng、áng,最早见于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会意字。

在读作yǎng时,“卬”同“仰”,本义是抬头向上引申含义为仰慕、仰仗。

在读作áng时,“卬”同“昂”,基本含义为抬起,扬起,高,昂扬,情绪高,气势盛。

在古代汉语应用中,“卬”(áng)也作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释义:古同“仰”,仰慕仰仗仰望向上同“昂”,抬起扬起高昂扬,情绪高、气势盛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古地名姓氏。

卵少两点念什么

卯,汉语一级字,念mǎo。

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剖分,引申泛指殷商用牲方式之一,又引申指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也指十二生肖中的“兔”、五行中的“木”和旧时官署开始办公时进行点名报到等活动的代称等。

《说文解字》认为是“冒也”。

康熙字典

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