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从“望⽉”着笔,句句不离“怀远”,把“望⽉”和“怀远”有机结合在⼀起,进⽽抒发对远⽅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全篇处处写“望⽉”,句句不离“怀远”,把明⽉写得明媚、皎洁、充满柔情,把思念之情写得执着、深婉、绵绵不尽,却丝毫没有被贬之⼈的那种落寞、缠⼀绵和感伤,格调健康,向上。

这首诗的字句自然浅近,情意细腻,由望月引起怀人,由怀人引发行动,自然流转,情意缠绵,它没有“何时依虚幌,双照泪迹干”的悲凉,没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寻封侯”的懊恼,没有“泪眼问花花不语”的幽怨,更没有“自是寻芳去已迟”的无奈。有的只是浓浓的思念,淡淡的忧愁,传唱千年让人久久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