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序

翻开狼籍般杂乱的书堆,漫无目的地摸索着,离手不远,一本黑面厚重的书跃入瞳仁,见不真切,近视——鲁迅的《秋夜纪游》静躺其中。

庄严的封面,一种摄人心魄的肃穆,不禁怀有种敬畏之感翻阅,顿时,制止了我无谓的眼线,停伫,细品。

盛夏的星空,已经隐约而去,滞留下的只有秋日那洁亮的月,曾经,那窗外的虫渐消了声响。

“这上面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这是鲁迅笔下的“秋夜”,是一个与我感受到的全然不同的秋夜。

鲁迅执著,迥异的“秋夜”中,有象征中国封建主义的天空以及为其效劳的星星月亮,夹串着笔下的微物,以枣树具有的强烈特征,张扬了作者的个性主义思想众多的形象也彼此构筑了具有含蓄隐晦的散文诗篇。

纳兰性德曾说: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生若如初见,春红当盛,你我当年华,如今只能叹一句——好一个“秋”!

秋夜纪游读后感

整个文章充满了萧瑟冷清的基调,就像黑暗的旧社会,它牢牢的锁住了人们的心房,压抑而无奈,必须象文章中所描写的枣树那样直面天空,划破阴暗的笼纱。获得黎明的破晓。如果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就会发现文章的许多意象都带着这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