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过,武将如果有勇无义,就会是国家的威胁。第一个赐封关羽的是宋徽宗,在国家层面上承认了关公的信仰。朱元璋为了笼络民心,进一步加持关羽的地位。
《三国志》中的关羽刚愎自用,他的死就源于他的性格弱点。可是中国人却不太在意这些。因为他在文学中已经摆脱了历史的真实,成为了“义”的符号。刘禅给关羽的封号是壮缪侯,缪是名不副实的意思,乾隆皇帝将这个谥号改成忠义侯,就这样明目张胆地篡改了历史。到了小说《三国演义》,关羽的形象鲜明且黑白分明,关羽的忠义人设丰满起来。
司马光评价关羽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对关羽的评价,只是一位三国时期的普通将领,甚至带有一些的贬义。
《资治通鉴》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三国演义》是小说,资治通鉴是正史,站在尊魏反蜀的角度。据《资治通鉴》记载,关羽在出道之前,是在老家杀了人逃难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因为当时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所以朝廷也没有时间精力来查这样的案子,这点可以看得出来关羽的性格可能有些偏激,容易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