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烈兀在蒙哥汗统治时期曾率军西征,在灭亡阿拔斯王朝后宣布建立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而在中亚和西亚的史书中,旭烈兀的名字则比忽必烈更加如雷贯耳。
在伊儿汗国鼎盛时期,其领土囊括了现在伊朗和伊拉克的大部分土地,虽然伊儿汗国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伊朗境内,但是对于伊拉克人来说,他们要比伊朗人更熟悉伊儿汗国创建者旭烈兀的名字,也更熟悉旭烈兀西征的历史。在萨达姆时代,伊拉克出版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伊儿汗国蒙古人的身影,而他们则常常以反派的形象登场。
旭烈兀在伊朗的地位
旭烈兀本来是个入侵者,但因为其后代的表现,旭烈兀留下的汗国被视为了伊朗本地政权,也得了个凑合的名声。
从一些史书中我们也能看出,当蒙古人刚刚进入伊朗地区的时候,当地居民一直视他们为入侵者,而蒙古骑兵也展现出了入侵者的“姿态”,他们四处烧杀抢掠,伊朗地区的许多城镇都遭到了破坏。旭烈兀去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子孙仍然没有在被征服的地区找到归属感,当时的蒙古贵族并没有接受当地人的文化和语言,他们不居住在伊朗的城市中,他们手下的士兵还会定期对这些城市进行掠夺。
直到公元1295年,旭烈兀的曾孙合赞汗成为了伊儿汗国的新统治者,合赞汗的登基标志着蒙古人开始接受当地人的宗教和习俗,伊儿汗国的国力也达到了鼎盛。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合赞汗是伊儿汗国的中兴之主,确实,在合赞汗统治时期是,虽然伊儿汗国经常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发生战争,但是合赞汗在伊儿汗国境内“铸剑为犁”,他开始积极恢复祖先对伊朗地区的破坏,并且禁止蒙古贵族对当地的百姓进行劫掠。
正是因为合赞汗的一系列改革,才使伊朗的史书中对这位成吉思汗后裔评价极高。比如伊儿汗国的大史学家拉施特,在他的著作《史集》中,每当提到合赞汗的名字,就会出现仁慈、慷慨、勇敢和学识渊博等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