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代,德国医生阿道夫·宾格尔(Adolf Bingel)用双盲实验检验了“白喉抗毒素马血清”的真实疗效。
他将900多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白喉抗毒素马血清”,一组使用“普通马血清”,除宾格尔自己之外,所有的患者与参与治疗的医生,均不知道分组与药物的具体情况。最终的结论是两种药物的疗效没有区别。1930年代,德国医学家保罗·马提尼(Paul Martini),终于将双盲实验的基本原则——设置对照组、双盲、安慰剂等,清晰提炼了出来。
双盲实验是谁发明的
凡尔纳
所谓双盲实验,它是由西方所发明,用于人体测试新药的一种方法。比如说现在有两个病人要进行试验,一位病人被分到了试验用药,而另一位所拿到的只是安慰剂(比如说跟药一个味的巧克力豆)。医生本人见不到病人,他也并不知道试验用药被分给了哪位病人,病人不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药,试验结束后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所分析的那位病人到底是吃了哪种药。
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实验者,被实验者,还有分析者三类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以此来达到极高的严谨程度。
双盲实验是谁发明的
首倡双盲实验的是法国生理学家凡尔纳。
双盲(double blind)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其优点是可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缺点是方法复杂,较难实行,且一旦出现意外,较难及时处理,因此,在实验设计阶段就应慎重考虑该方法是否可行。
双盲试验通常在试验对象为人类时使用,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通常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会更为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