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论语》,而是《易传·象传下·益》
它的意思是,见了善行就追随,有了过错就改正。
类似的句子有
1、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宋·苏轼《上皇帝书》
解释: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翻译: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3、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左丘明《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
解释:犯了错误能够改正的人,是百姓中的上等人。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明代·王守仁《改过》
解释:做人不注重于没有过失,可是注重在能够改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论语对吗
这句话不是《论语》一书中的原话,但和《论语》中一章经文的意思是相同的。《论语季氏篇》中。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说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就是见善则迁见过就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