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义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来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源字的来历
“源”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本作“原”。后由于“原”为引申义所专用,便另加义符“水”写作“源”,从水从原会意,原兼表声。
《说文》无。
“源”的本义为水源、源泉。如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申指来源、根源。如《隋书·音乐志上》:“乐者……实升平之冠带,王化之源本。”
源字的来历
源,汉语汉字,读作yuán ,本义是从水、从原。山石厓岩中泉水始所出是原之范式。是源之本字。因字义细化,原之本义为最初的,开始的。水、原两范式叠加,水始流出的地方是源之范式。
本义:水流所从出的地方。如: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衍义:引申指“事物的根由”。如: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衍义:又用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