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比邻而居的青蛙,一只住在深水池里,不容易被人瞧见另一只住在沟里,这沟里的水很少,并且旁边有一条马路。
住在池里的那一只青蛙,警告他的朋友,并请他改变他的住所,和自己同住,说自己的住处比较安全,也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但那一只青蛙拒绝了,他说搬离他一习惯的地方,他觉得很困难。
然而,几天之后,一辆笨重的货车,经过那浅水沟,将他压死在轮下。两只比邻而居的青蛙,一只住在深水池里,不容易被人瞧见另一只住在沟里,这沟里的水很少,并且旁边有一条马路。
住在池里的那一只青蛙,警告他的朋友,并请他改变他的住所,和自己同住,说自己的住处比较安全,也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但那一只青蛙拒绝了,他说搬离他一习惯的地方,他觉得很困难。然而,几天之后,一辆笨重的货车,经过那浅水沟,将他压死在轮下。
历史上知错不改的事例
汉武帝麾下一名能臣:主父偃。此人能力见识卓越,却仕途坎坷,始终没有机会展现,只能充作幕僚。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派主父偃执行打压诸侯贵族的任务,因为主父偃手段残酷,诸侯贵族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被逼自杀的情况。
有人奉劝主父偃这样下去有风险会成替罪羊。主父偃回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由于年岁已高尚未建功立业,所以生不能五鼎食,死当五鼎烹!
历史上知错不改的事例
马皇后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也许正是马皇后文化水平高,说得又在理,所以朱元璋对她的话大多听从。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殿前开国务办公会议,动不动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发起脾气来,别人常要掉脑袋。他太过刚愎自用,许多事情不调查,也不研究,盛怒之下就会大开杀戒。马皇后虽然做了不少教化工作,可就是感化不了他。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从不改变他的思考方法和处事原则。对此,马皇后只能尽最大努力,想着办法劝他。好在马皇后的话他还能听入耳,因此也救了不少性命。
有一次,一名叫郭景祥的封疆大吏镇守和州,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大学士宋濂,明初知名的文人。若非马皇后巧妙地进谏,只怕他早已卷入冤案,命丧在朱元璋的刀下了。
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一案受到牵连。逮捕入狱后,按案情严重程度当斩。皇后闻其贤,不忍让他这样无辜死去,便对皇帝说:“老百姓家都知道为子孙而宽待老师,以求礼教有始有终,你是天子,岂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何况宋濂年纪一大把了,退休在家,肯定是不知情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不听。过了一会儿,皇后伺候他用餐,但不上酒肉。皇帝问何故。马皇后说:“我是为宋先生做福事呀。”皇帝听了心里一动,恻隐之心顿生,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第二天终于想通了,赦免了宋濂,将其安置到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