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
汉语成语,读音为dú shù yī zhì,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词语用法
主语为物,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自成一家
l例句
程砚秋在京剧旦角中独树一帜,以“程腔”闻名于世。
形容另类的成语
别具一格bié jù yī gé
[释义] 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语出] 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格不能写作“恪”。
[近义] 标新立异 别开生面 别有风味
[反义] 如出一辙 千篇一律 依样葫芦
[用法] 多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方面也用于其他。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但~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别开生面”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