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在红鹿河发现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威廉·帕克斯于1922年将这种恐龙命名为副栉龙。副栉龙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头冠的蜥蜴”,名字正是源自脑袋后面独一无二的头冠。
在副栉龙被命名之后,在加拿大又发现了更多的副栉龙化石。后来,不仅仅在加拿大,在美国也发现了副栉龙的化石。有些副栉龙的化石发现地甚至靠近墨西哥,这说明当时副栉龙的生活范围很大。
体形高大的奔跑能手
副栉龙是一种体形高大的恐龙,一只成年的副栉龙体长接近10米,身高3米,体重超过2.5吨,和一辆公共汽车一样大。副栉龙的脑袋很大,长度接近2米,其中头冠的长度就差不多有1米。
副栉龙属于鸭嘴龙类,它们有一张扁平的嘴巴。如果从上向下俯视副栉龙的脑袋,你会发现嘴巴是副栉龙脑袋最宽的部位。副栉龙那又扁又宽的嘴巴是用来吃植物的,这样的嘴巴每次都能咬下大片树叶,可以提高副栉龙吃饭的效率。如果仔细观察副栉龙的大嘴巴还会发现,从外面看几乎看不到牙齿,但实际上,它的嘴巴里面藏着成百上千颗小牙齿,这些牙齿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的咀嚼面就像研磨机器,能够磨碎坚韧的树叶、种子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