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九岁的儿童称呼有“垂髫”“黄口”等。
1、垂髫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晋陶潜《桃花源记》中写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总角
中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故称总角。
3、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九岁是什么称呼
九岁在古代的称呼叫:总角。
意思: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借指幼年。
举例:公瑾你我总角相交,昆仲之情,何必拘泥于世俗礼法。
莫逆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