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别称和雅称:早秋、秋季、秋日、兰秋、金秋、正秋、桂秋等。
1、秋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第三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在古诗词中秋天又叫三秋、九秋、素秋、商秋、泰秋、清秋、高秋、霜天、秋令、秋年等。
2、秋的含义,实际上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稻、夏玉米进入成熟阶段。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寒露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霜降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初秋别称
初秋又叫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称为正秋、仲秋、中秋、桂秋。汉刘桢《赠五宫中郎将》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汉班捷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唐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清代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初秋别称
秋天可以分为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也称为三秋。
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分别可以用“孟、仲、季”。
初秋也可以称为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