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试之前还有童试,取得童生资格后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院试的第一名被称为案首,俗称秀才,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经选拔后可参加乡试。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乡闱。乡试考中以后被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参加会试的人员是全国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在京师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月,故称春试或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参加殿试的人员为贡士,在会试后的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之后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科举制乡试之前是什么
科考是乡试前的资格考试。学政到任,先考岁考,次考童试院考,第二年考科考。因各省、府、州,县生员多,考场容量有限,为免文字差者徒劳往返,故三年大比之前,势必先有甄别,此项甄别就叫「科考」。
科考前三名,始准乡试,称为「录科」。科考三等及未参加科考者,在乡试前一个月,可以补考录科一次,录取者准予乡试,称为「录遗」。拔,优,副贡可不参加科考,恩、岁贡可以不参加岁考。
科举制乡试之前是什么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